《皮囊》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1有家可回的人都是幸福的。
前面写阿太父亲母亲的文字感人至深,读来常常忍不住泪目。所以说不要在公众场合读这本书,大庭广众之下哭得稀里哗啦的确略微尴尬。可是一生中的祖辈父母亲情是隐忍不了的,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有可以回去的家,而有家可回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终于理解的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在老家自己动手建房子,房子在那里,你就知道自己的根在那里。
后面写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尽管生活环境类似,每个人的家庭境遇不一样,父母为人不一样,对自己的认知不一样,因各种原因,大多数小伙伴都会逐渐走向陌路。但每个人都是一种生命的可能,世间万千形态,追求各异,最终在不同的命运中走向相同的归宿。
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总还是有一种疏离感。乡下农家子弟大概多数是通过读书走出村庄,冷眼旁观着老家的一切变化,自己却鲜能融入进去,即便是土生土长,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地方,总免不了漠然。时间列车滚滚向前,我们既失去了家乡,又无法抵达远方。
《皮囊》读后感2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这本书在豆瓣经过无数书虫犀利如光、挑剔如电的眼神扫描,仍能在热销榜上停留数周,我相信它定有过人之处,最终我购买了电子书。 这本书的序言作者有两位,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一位是少年辍学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才之路的文坛新秀韩寒,一位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劳模刘德华,真不知道,蔡崇达是有怎样通天的本事,将原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扭结在一起,为他的著作写了序。
一本书,我的习惯是,如果读了5页还有将我带入,便放弃。也因此而舍弃了一大堆入题颇慢、手法细腻、背景交代冗长的各类泰斗级作品。但我并不后悔,我始终坚信,都5页了,还没有引人入胜的场景和人物出场,基本上等看完人都快睡着了。
好在《皮囊》在第一页就以一个倔强的裹脚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给作者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注定了这本书悲情的感情基调。
从整本书来看,蔡崇达紧紧围绕自己周边最熟悉、最亲密的人展开: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而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美丽少妇张美丽......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透过蔡崇达的眼睛,我看到了泛着太阳细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阵阵带着咸味的拂面海风,更领阅到了特有的闽赣小镇风情,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边熟知的每一个人,发生着你我都熟知的每一个故事。透过蔡崇达,我看到他眼里的“他人”,也看到了别样的人生。
蔡崇达在笔下纪念了若干他熟知的人之后,开始审视自己。从脚下的泥土、居住的房子、小时玩耍的海滩、带着咸味的空气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从父亲中风瘫痪在床后,他以奋力读书赢取奖学金、寒暑假挣钱为途径,力图通过努力,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让父亲去美国治病,而当他一次次在重病监护室煎熬,与父亲经历过生离死别后,他终于明白,有些努力是徒劳的,也真正明白,人活着的意义,因而选择逃离筑梦地北京,回到了小渔村,守着爱的人,“生根发芽”。这也许是许多正在为梦想、为生计、为责任努力拼搏向上的有为青年所不能理解的。但我却被他的这份勇敢和决绝而打动。人生匆匆几十年,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活着为什么,在父母日渐老去,儿女绕膝渐远,朋友奔波陆离时,能与爱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着的真正意义。这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未来该怎样规划?
老蔡始终冷眼看待他周边的一切,即使是父亲病逝下葬,抑或是母亲对神灵执拗到疯魔,或者是童年偶像文展的陨落,他都能静静的去看待这一切。老蔡笔端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皮囊》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希望在闲暇时你翻阅手头的这本书,能有瞬间让你远离尘嚣和喧闹,能有片刻抚摸到你的灵魂,打动你的心。
“对那些我正在爱着或者曾经爱过的人,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为你们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刻在我的骨头里,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至少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被我带走了,这是我对时间能做的唯一反抗。
《皮囊》读后感3刚看完日本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来看蔡崇达写的《皮囊》,其实之前听说过这本书,但都没有时间去看,原本打算看完前几天在淘宝买回来的书籍,后续再买这本书回来看的,那想到手机弹跳出来一个微信读书,让我下载看书,因为为了保护眼睛,我已经很久没有在手机上阅读了,都是买纸质书回来看,但这次还是破例在微信上看书了,而且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他让我了解到皮囊只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具皮囊,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蔡崇达的灵魂是否万里挑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看完这本书,让我认清了自己和内心,从这里我认定了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如何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走什么样的道路,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这具皮囊。
1、当我看到他描写父亲时,从他父亲离开,回来.留下.生病,锻炼到绝望再到离开,我瞬间泪崩了,一个真正写过文字和感受过亲情的人都知道,他是在深抠自己心上的文字,不经过深挖和对过往深刻的回忆和眷恋很难写出这么深刻动人心扉的文字。
他父亲瘫痪时,他为了能攒钱带父亲去美国看病,不停的工作,几乎很少回家,直到父亲不幸意外过世,他看到自己那张已经被父亲摸的发白的照片,他后悔了,父亲其实想要的其实是希望他能多回来陪伴他。
那一刻意识到了这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多少孩子打着为了父母能有一个幸福安康的万年,在外奔波忙碌常年不回家,其实父母要的不多,只想孩子能一年内多回家几趟陪陪父母。
而不是等父母有一天离开了再去懊悔,为什么没有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
2、读到天才阿展哪里我也沉默了,一个天才拥有一个缺陷兔唇,他通过自己出色的高标准和领导力,让一帮小朋友臣服与他,但他却只是把他们当做锻炼自己的试验品,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养成了自己自私的个性,他如愿远走他乡上学,但他却用扭曲的思想看待自己的故乡甚至痛恨,一辈子都不愿回来,蔡崇达怕被他那些负面的情绪 ……此处隐藏3238个字……庭的希望,这样的故事在农村不少见。有时候甚至消耗着生的念想。但是更可怕的是困难来临的时候乡亲们的冷漠与旁观。
张美丽的故事,人言可畏,闲言细语如刀般割着张美丽坚强的心。
两个阿小、文展、厚扑,以自己的认知看待这个世界,并努力疯狂的冲向自己向往的地方。阿小们只会模仿,没有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去追求。文展足够努力,但太较劲,太看重自己,他一句“困惑、一时找不到未来的大目标这很正常,没有几个人能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可惜了这自以为是的社会。厚扑追求激情、挑战和自由,可惜生活梦想飞的太高,没好好走过什么路。
写作是一种内省,是解剖自己的思想,当自己动笔去写的时候才会去思考自己真正的想法。这是一本关于回忆的书,也是一本内观自己的书。
《皮囊》读后感8终于读完了《皮囊》,久久不能平静,深有感触,真的是一本好书好书好书,作者以最真实的情感,最平实的语言,写了自己生活经历,骨肉间的故事,像解剖人生一样,剥开生活外壳,展露给你看生活的真实血性肉身一样剧烈。祈求上天开一点门夹缝,祈求他妈妈放下那包老鼠药,那些带点血腥味的生活片段,让人无法轻易放下和忘记,字里行间的心灵深处的猛烈碰撞。
听说作者写这本书写了很久很久,有人说书名《皮囊》不太符合内容,我却觉得很适合,没有动词,没有状语,只是个名词,只是个各人见解和个人感受的词,正如贾宝玉形容自己“只是副臭皮囊”,又正如《金刚经》里面的“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皮囊,只是相,只是外在,正如书里面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这让我记起温情而又残酷的家乡故事与现实纠缠的影子,谁又能彻底能理解生活的本质意义呢?当你觉得你正在受生活的折磨和困境时,抱怨着这一切,你不如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困境和苦难没想像中那么大,至少你活得比别人幸福。
丰满的皮囊,过完人生才会知道厚薄。吃苦是让你知道你还在经历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经历,我记得问过令令姐,令令姐说,这一切只是“业”显现罢了,一切只是你脑海里的大象。无论如何,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青春价值。也愿你活在当下,珍惜你所能拥有的人或物。扎西德勒!
耳边听着李健的音乐,旁边是热气腾腾的米饭,看完的书,在这寒冷的夜,一切来得如此温暖。
《皮囊》读后感9其实我一开始看这本书,不太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我以为其阿太的去世,父亲的残疾是让作者表达对其肉体的不满,因为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肉体。肉体之于人,会疲劳;会生病;会逝去,这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但后来我发现作者并不是想说这么浅显的一个道理。
作者用没有太多的关联的每一章节,每一字每一句告诉我们,最重要在于我们内心的灵魂能够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想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样及时皮囊能限制你但是不能阻止你。
第一章的阿太,告诉了作者,肉体只是一个虚妄的皮囊,我们不能因为皮囊的限制而不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不能让肉体主导灵魂,也不能让肉体去折磨灵魂;我对作者笔下的阿太也印象很深,那个永远充满活力,永远感觉不会被什么打倒的老太太,看书的时候总感觉这个老太太就在我的书本里,可爱的活着。
父亲的突然中风导致的残疾,我有一瞬间以为会打到这个本来也就不坚强的家庭,但是脆弱以及别人看来强要尊严的母亲却让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现在是一个普通而又坚强的女人。曾经她也是个有着可爱梦想,心里充满着一切美好事物的女孩,我能看到那张婚纱照上的妈妈笑得有多开心、直到爸爸做的生意失败,那时候我还没有刚出生,欠了一身的债,我的妈妈就开始扛起来许多他本不应该也扛不起的责任。一个女人的肩膀看起来很脆弱很单薄,但是当他心中有信念的时候,我觉得谁也比不上了。那是妈妈一边要照顾我,肚子里面还有一个我的弟弟,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确实太小,让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明白。妈妈的艰辛,我觉得没有经历过得人根本不能理解。所以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母亲或者说是女人都一样,都没有世人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他们能够扛起一片天。
王美丽我觉得是对于作者比较重要的一个人,这个女人我觉得小镇上不会有人会轻易的忘记她,即使大家可能很想远离这个人,不想与她染上任何的一点关系,但是他们不会遗忘她。她用鲜血证明了自己,证明了王美丽这个人。
文展是个极力想走出小镇的少年,他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方向,他也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慢慢走,即使艰难,即使很难看到希望,但是文展还是充满这希望,但是文展是骄傲的,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还是打倒了他,他不得不回到这个小镇,不得不面对现实,但是我知道他的灵魂已经走到了他想要去的地方发光发亮。
厚朴的结局让我觉得一阵悲哀,我觉得每个人身边都有类似厚朴一样的人存在。他以为他们是最离经叛道的人,最偏离规矩,最接近自由的人,但是殊不知他们的内心在逃避,逃避一些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文中作者没有可以渲染气氛,但是我能够从每一篇文中感受到作者小时候生活的艰难,长大后身上的责任。每个人在走向长大走向社会的路上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但是经过他们才会发现那是你不避免的行程,有了他们你才能更懂得世上的爱,各种情感以及生命的可贵。
《皮囊》读后感10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外婆和我说的是艰难岁月,爸爸和我说的是苦中带甜,而我自己的故事还没开始~
在看了《皮囊》前几章时,我算了一下作者蔡崇达的年龄,今年36岁,一个很年轻的年龄。
这本书,只喜欢第一页到七十七页的内容,母亲不顾一切反对,都要去建房子、父亲突然残疾的行为与语言描述,都让我有所同感。
大概忘了是哪一年的事情,爸爸的腿摔断了,妈妈跟着去照顾爸爸~我和姐姐随着一位叔叔一起乘车去医院看爸爸,爸爸的胡子已是很久没刮,妈妈忙前忙后地给我和姐姐打着饭和菜,一个病房里两张病床,很挤,勉强能站下当时的我们。
爸爸回家的那天,拄着拐杖,一来一回地努力练习走着,很是艰难,说不清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但只对照顾他的妈妈发着自己的小情绪。
在摔断腿之前,或者更早之前,爷爷兴兴地跑到我家房间,和爸爸说着把房子卖给我们,妈妈争气地说要自己做房子~
在我家建二楼的那一个夏天的某一天,我亲眼见到妈妈在我眼前晕倒,隔着一定的距离,我第一次捧着手里的碗,懵在了原地,大姐叫我去喊爸爸,我一路小跑到新房子,眼泪吧嗒吧嗒流着,祈祷着我妈千万安好~
我家二楼封顶时,放大鞭炮,老爸和叔叔们朝楼下扔着糖果,一大帮村里的人在楼下捡着糖果,还有人举着一把倒伞,直接接住,那时谁的脸上都是笑容满面。
我家搬进房子的那天凌晨二三点,老爸老妈喊着我和姐姐起床搬东西,爸爸挑着一前一后的东西,妈妈拎着个什么,我和姐姐手里也拿着个什么,一路我很兴奋,笑着往前赶,经过人家门口,听到狗的叫喊声,我也没害怕。
人活一世,不就是一口气么?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争一口气么?我妈这么说,我这么点着头。
文档为doc格式